為進一步建強“黨建+社區(qū)文化”平臺,聚焦文化育人,延伸黨員實境課堂, 10月9日,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本科生社區(qū)二支部在紫卿書院語言中心舉行“歲月織錦·巾幗領航——本科生社區(qū)二支部尋訪費達生成果分享會”。本科生社區(qū)二支部書記季彥斐,宣傳委員劉嬌嬌及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分享會。
季彥斐介紹了活動的背景與目的,指出紫卿書院中“紫卿”二字取自蠶絲教育家鄭辟疆先生的字,希望同學們能夠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刻苦鉆研的精神,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既要在學術研究上精益求精,更要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保持對知識的渴望與對真理的追求,努力成為新時代的棟梁之才。
三位實踐團隊負責人依次上臺進行成果分享?!翱棄艚z綢行”費達生參觀學習實踐團負責人田元肖分享了從蘇州大學博物館、絲綢博物館、蘇州名人館到吳江費達生紀念館的實踐過程,團隊成員在實地參觀中了解了費達生的奮斗歷程與卓越貢獻?!皩ほE天蟲之絲的前世今生”團隊負責人姚宇飛從學“史”、鑒“實”和展“勢”三個維度,全方位展示了團隊對費達生事跡的深入探索。尋卷研“達”道,“卿”年篆新篇——循跡費達生實踐團負責人黃月瑩分享了團隊從資料收集到撰寫文章,再到宣傳發(fā)表和總結提煉的完整過程,團隊共在《江都日報》等媒體發(fā)表了《蠶絲織夢,時代之光》等八篇高質量稿件。
劉嬌嬌在總結中,從媒體宣傳這一專業(yè)角度出發(fā),對三支團隊的情況提出了建議。她充分肯定了三支團隊取得的實踐成果,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。她強調,各團隊仍需要進一步深度挖掘活動蘊含的豐富內涵,形成更加規(guī)范、更具宣傳力和影響力的成果,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團隊自身的實踐水平和認知深度,也能更好地傳播活動承載的精神和價值。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費達生,一個名字,一段傳奇,不斷激勵著紫卿學子。未來,支部將繼續(xù)扎根學生社區(qū),深入挖掘紅色文化,持續(xù)建強“黨建+社區(qū)文化”平臺,通過將紅色文化與新時期黨建工作融合,充分發(fā)揮紅色文化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培養(yǎng)和良好品格的塑造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