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江蘇最美高校教師黃辛隱:把“心”給了心理學事業(yè)

編者按:日前,“感動江蘇教育人物——2018最美高校教師”評選表彰活動頒獎典禮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,我校教育學院黃辛隱老師獲評“感動江蘇教育人物——2018最美高校教師”,全省高校共有10位老師獲此殊榮,另有10位老師獲得提名獎。下面一起來走近黃辛隱老師。

(黃辛隱老師為第一排左三)

她不僅是心理咨詢理論的研究者,也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拓者、實踐者,她還是孩子們口中的“蘇老師”。

這位“蘇老師”就是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、江蘇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業(yè)委員會副理事長、蘇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指導中心副主任黃辛隱。

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規(guī)律  把“愛”給需要幫助的人

在蘇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指導中心,黃辛隱是首席“蘇老師”,30多年來,黃辛隱一直關(guān)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,做了大量的個案,幫助許多未成年人走出了“成長的煩惱”,并成功有效地處理了許多復雜的危機干預個案,全方位為發(fā)展障礙的青少年兒童進行矯治。

她的足跡不僅踏遍蘇州大市的中小學、幼兒園,還在江蘇省其他縣市以及浙江、安徽等地進行研討講學,不斷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規(guī)律。她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以在蘇高中輔導學生心理健康10年的親身經(jīng)歷,傳授有效的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。學生和老師們學習了這個減壓法后,都說效果很好。

黃辛隱帶領(lǐng)她的團隊定期去蘇州太湖戒毒所進行內(nèi)觀矯治,幫助毒品成癮人員心理戒毒,并完成了近50萬字的學術(shù)研究結(jié)果。黃辛隱帶領(lǐng)蘇州大學志愿者師生團隊赴阜寧板湖鎮(zhèn)進行災(zāi)后心理援助,與安置點的受災(zāi)鄉(xiāng)親進行深度交流和陪伴,并走訪多個受災(zāi)嚴重的村莊,對受災(zāi)鄉(xiāng)親進行手操破冰、游戲團輔、藝術(shù)表達等心理輔導。她還帶著學生赴福利院做兒童心理狀況調(diào)查。

黃辛隱把“心”給了心理學事業(yè),把“愛”給了需要幫助的人。

文學與心理學相結(jié)合  用愛去拓展他人生命

“大我”“小我”“無我”,這是黃辛隱提出的教學中的三個不斷上升的境界層次。而黃辛隱的自身經(jīng)歷正是這樣的注解。

1977年,我國恢復高考,在蘇北射陽農(nóng)場插隊三年的黃辛隱報名參加。高中畢業(yè)后的三年里,她從沒間斷過看書。在填志愿時,身為老師的父母給她的建議是:第一志愿填南京大學中文系,第二志愿填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。就在黃辛隱拿著志愿表準備交到學校時,她覺得考南京大學有點困難,于是把南京大學的志愿拿掉了,只報了揚州師范學院的中文系。

考試成績出來了,黃辛隱的成績列射陽縣文科第三名,第一名上了北大,第二名讀了南大,而黃辛隱的成績也遠遠高出南大的分數(shù)線。但是因為她沒有填南大的志愿,與南大失之交臂。最后,揚州師范學院也沒有給她發(fā)來通知,她最后拿到的是江蘇師范學院的通知書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蘇州大學向黃辛隱伸出了“橄欖枝”。1978年,黃辛隱進入江蘇師范學院政史系學習。

黃辛隱隨遇而安,坦然從現(xiàn)實中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價值。在蘇州讀了兩年,黃辛隱非常喜歡文學,她認為文學是一種人性深處的表達,而心理學估計也是探究人性的深處。于是,黃辛隱到上海學習教育心理學。

把文學與心理學相結(jié)合,是黃辛隱的人生又一大轉(zhuǎn)折。從此,她邁進了心理學的大門,純粹地研究學習,一步步成長為著名的心理學教授,踏上了聆聽人們的心聲,用愛去拓展他人生命的“無我”之路。

用心體會生活  教學生拓展生命的長寬高

“活在當下,做好每一天的事;過好每一天,調(diào)整好狀態(tài);掌握好秩序,你的生活將會更好……”在心理咨詢課程上,黃辛隱極富感染力的話語總是能深入到學生心中最柔軟的地方,引起共鳴,點石成金。

20121030日上午,中央文明辦在南京舉辦“全國第二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工作骨干人員培訓班”,黃辛隱老師在培訓班上作了題為《校園心理劇與學校心理教育——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域》的專題講座。她教給學生的不僅是專業(yè)知識,更多的是生命的感悟。

當下的社會,有的人習慣用保護自己的方式去生活,很難聽到觸及心靈的聲音。而她,教會學生聆聽愛的呼喚,用心去體會生活,感受存在的意義,讓學生學會理解生命的不同顏色,熱愛生活,珍惜生命,拓展生命的長、寬、高。

《教育就是觸撫生命》,這是黃辛隱常常對于教師們開展的專題講座,從學生觀、教學觀、自我保健觀三個方面為教師們做深入淺出的講解。對每位教師來說,教育對象是一個個具有鮮活靈動生命的孩子。她向教師們解讀了教育教學的真正涵義,闡述了在當前的教育環(huán)境中如何維護學生、教師的心理健康。

講到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她常常提到“頂天立地”四個大字,她對心理學專業(yè)的學生要求,就是頭頂著哲學的藍天,腳踩著心理學的大地。在教育理念上,她教導學生:“要想從事教育,必須愛教育,有理想。執(zhí)著、理想、愛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質(zhì)?!?/span>

(黨委宣傳部、新聞中心)
蘇大概況 教育教學
院部設(shè)置 科學研究
組織機構(gòu) 合作交流
招生就業(yè) 公共服務(wù)
版權(quán)所有?蘇州大學

地址: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(qū)十梓街1號

蘇ICP備10229414號-1
蘇公網(wǎng)安備 32050802010530號
推薦使用IE8.0以上瀏覽器,1440*900以上分辨率訪問本網(wǎng)站